From Physical Spaces to Digital Experiences

A story of translating the empath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to the logic of intelligent products.

1/3 - Typing
Typing: 0.8s

Growth Journey

从建筑师到AI产品经理的跨界之路

2019

建筑学学士毕业

从传统建筑设计开始,专注于空间与人的关系

2020

立足文旅产业,构建用户生态

开始阿那亚的设计旅程,从社区和用户的角度,思考建筑新业态

2022

新增养老领域

深入泰康养老社区的研究,研究夕阳经济,真正将用户体验优先于设计与建造

2023

研究生学习

开始关注建筑+AI的新模式,研究使用大量图像处理AI工具,初试java

2025

AIPM学习

深入研究AI与世界的交互,不拘泥于建筑,探索新的可能

2026

未来

AI+PM?AI+PM!

持续成长中

Workspace

Hover over the stack to explore each project layer by layer.

数字中庭:将建筑的'相遇'逻辑植入线上社区

我们解构了物理空间中激发'偶遇'与'归属感'的建筑原则,并将其转译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线上社区产品,旨在复苏数字化时代里人与人之间失落的自发连接。

设计方法与解决方案

设计方法

我们采用了'空间体验转译法'(Spatial Experience Translation)。首先,像建筑师一样分析线下空间的'叙事动线'、'社交热力区'和'过渡空间'。然后,将这些空间概念(如门厅、走廊、咖啡角)抽象为数字产品的核心功能与交互逻辑。

核心方案

我们创造了一个名为'数字中庭'(The Digital Atrium)的核心界面。它不是传统的信息流,而是一个动态的、可视化的社区'脉搏'。用户可以感知到'谁在线'、'哪些项目正活跃'、'谁对相似话题感兴趣',系统会基于此创造'数字走廊'式的弱连接机会,鼓励自发的、低压力的交流。

关键决策

1. **抽象化表达,而非具象模拟**:我们果断放弃了开发一个笨重的3D虚拟空间的念头,转而采用更轻盈、更具想象力的数据可视化设计,用抽象的图形和色彩来表达社区的活力与状态。 2. **设计'异步的偶遇'**:考虑到线上互动的非即时性,我们将'偶遇'重新定义为基于共同兴趣或技能需求的智能匹配与提醒,而非强制的实时视频,让相遇在恰当的时刻自然发生。 3. **构建'可渗透的边界'**:建筑的魅力在于内外空间的渗透。我们没有构建一个封闭的系统,而是让平台与用户已有的工作流(如Slack、日历)无缝集成,降低了使用门槛,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连接器,而非另一个孤岛。

设计哲学与成长感悟

核心哲学

我的核心设计哲学是'编排相遇'(Choreographing Encounters)。无论是物理建筑还是数字产品,空间本身不是目的,而是承载和激发人类故事的舞台。好的设计不是强制用户去社交,而是创造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环境,让美好的关系自然萌发和生长。

关键洞察

最大的洞察是:最具价值的连接往往发生在'非正式'的过渡空间里——办公室的茶水间、剧院的休息厅。在数字世界里,这意味着真正的社群活力并非来自预设的会议,而是我们精心设计的那些'任务间隙'的微小互动。'用户动线'就是数字时代的'建筑动线'。

个人成长

这个项目是我设计生涯的'跨界宣言'。它让我深刻理解到,从空间到数字,改变的是媒介,不变的是对人类行为与情感的洞察。我学会了如何将建筑师对'空间叙事'的思考,转化为产品经理对'用户旅程'的规划。这不仅是技能的迁移,更是作为一名'人文科技主义者'的身份认同与确立。

有温度的记忆:为独居长者设计一位AI故事伙伴

我们打造了一款具身AI产品,它不仅是一个智能助手,更是一位耐心的倾听者和记忆的整理者,旨在用有温度的交互设计,为独居长者带去高质量的陪伴。

设计方法与解决方案

设计方法

我们摒弃了传统的用户访谈,采用'共创式故事会'。我们邀请长者分享他们的生命故事,并以角色扮演和简单的卡片原型,让他们直接参与到AI的'性格'与'对话'设计中。这种方法让我们得以从用户的真实情感和语言习惯中汲取设计灵感。

核心方案

我们将AI的核心定位为'故事捕手'。它通过开放式、充满好奇心的问题(例如:'听您提到那首歌,那个年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?')引导用户讲述。所有故事都会被AI温柔地整理成附有照片和声音的多媒体'记忆日记',并能方便地与家人分享。我们特意设计了AI的'不完美性',它会偶尔提问、确认,甚至承认'不懂',这让它听起来更像一个真诚的交流伙伴,而非冰冷的机器。

关键决策

1. **以'引导'代替'推送'**:AI从不主动提及健康等敏感话题,除非用户主动发起。它通过温柔的好奇心'拉取'信息,而非用通知和警报'推送'信息,充分尊重用户的自主权和隐私。 2. **设计'优雅的失败'**:我们预见了AI会犯错。当它无法理解时,回应不是冰冷的'无法识别',而是'我好像没完全听懂,但听起来那段日子对您很重要。能再多和我说说吗?'。我们将技术局限转化为加深沟通的机会,体现了产品的同理心。 3. **非人格化的具身形态**:为了规避'恐怖谷效应',我们选择了一个抽象、温暖的物理形态(如一盏有柔和光晕的灯),而非人形机器人。这清晰地界定了它'伙伴工具'的角色,避免了不切实际的期望。

设计哲学与成长感悟

核心哲学

我相信,技术应是'桥梁',而非'目的地'。这款AI存在的终极意义,不是要取代任何人,成为用户的'赛博朋友',而是要作为一座桥,连接用户的'过去'(重温记忆)与'现在'(与家人分享),帮助他们在自己的生命故事中找到力量。

关键洞察

我们发现,对这个用户群体而言,'节奏感'与'可预测性'远比功能的丰富度更重要。AI每日固定的问候,成为一种抚慰人心的仪式。最受欢迎的功能,不是任何复杂的智能分析,而是AI能够'记住'上次谈话的细节并在下一次对话中提及。这种微小的'连续性',是传递关怀与尊重的最佳方式。

个人成长

作为产品经理,这个项目让我认识到了在AI时代所肩负的巨大责任。我的工作不再仅仅是定义产品'做什么',而是定义产品'是谁'。它迫使我超越用户流程图和数据指标,去思考一个AI人格的伦理、情感和社会影响。我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算法面前,成为用户尊严的'守护者'。

My Voice

my study and idea

点击展开

提示词哲学

prompt是一种建筑语汇,如何让AI理解如同给使用者的使用手册,专业术语和逻辑表达,缺一不可。这是一个非常长的文本内容,用来测试折纸效果的显示。当文本内容超过一定长度时,便签应该显示折叠状态,...

双击编辑

技术思考

技术应是桥梁而非目的地,思维是构建桥梁的结构。

双击编辑
点击展开

是建筑师还是产品经理

从空间到数字,改变的是媒介,不变的是对人类行为与情感的洞察。这个便签也有很多内容需要展示,包括对于跨界思维的深度思考,以及如何将建筑学的空间思维应用到产品设计中的具体方法论。...

双击编辑

产品思维

最具价值的连接往往发生在非正式的过渡空间里。用户动线就是数字时代的建筑动线。

双击编辑

用户分析

想用户所想,想用户未曾想,想用户内心所想,先于用户所想。

双击编辑

What I'm Doing

记录最近的学习、工作和思考状态

类型:
状态:
进行中

AI 产品的案例分析文章(1)

深入分析优秀AI产品的设计思路、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,通过案例研究提升对AI产品设计的理解和洞察能力,第一篇案例分析。

进度75%
AI产品案例分析产品设计商业模式技术架构
开始: 2024/1/15
进行中

AI 产品的案例分析文章(2)

深入分析优秀AI产品的设计思路、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,通过案例研究提升对AI产品设计的理解和洞察能力,第二篇案例分析。

进度45%
AI产品案例分析产品设计商业模式技术架构
开始: 2024/1/18
进行中

闪职页 - 毕业生求职简历一站式网站

为毕业生打造专业的简历制作平台,提供简历模板、在线编辑、AI优化建议等功能,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。

进度60%
求职简历制作毕业生产品设计用户体验
开始: 2024/1/10
进行中

AI产品经理的思考笔记(上)

记录作为AI产品经理的深度思考,包括AI产品设计原则、用户需求分析、技术趋势洞察等内容,第一篇深度文章。

进度40%
AI产品经理产品思维技术趋势用户洞察深度思考
开始: 2024/1/20
进行中

AI产品经理的思考笔记(下)

记录作为AI产品经理的深度思考,包括AI产品设计原则、用户需求分析、技术趋势洞察等内容,第二篇深度文章。

进度20%
AI产品经理产品思维技术趋势用户洞察深度思考
开始: 2024/1/25
进行中

顺路来玩 - 城市探索项目

打造一个城市探索和本地生活发现平台,帮助用户发现城市中的隐藏宝藏、特色小店、文化活动等,让城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。

进度30%
城市探索本地生活产品设计用户体验社区运营
开始: 2024/1/28

2

学习项目

2

工作项目

2

思考项目

6

进行中

Let's Connect

Interested in discussing how architectural thinking can transform digital products? I'd love to explore new opportunities in embodied AI and product design.

Professional Inquiries

+86 138 0000 0000
"The best products emerge when we understand both the physical and digital realms as interconnected spaces for human experience."
Available for
  • AI Product Strategy Consulting
  • Embodied Intelligence Product Design
  • Full-time Product Manager Roles